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学

落实“双减”,泡小西区一年级数学组把脉课堂提质增效

时间:2021-10-20 17:22:07  来源: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  作者:赖波

课堂不仅是学习的乐园,更是成长的乐土,不仅是减负的支撑,也是提质增效的关键。为了提高课堂实效,保证学校教育的“轻负”与增质,同时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以下简称:泡小西区)一年级数学组开展了以“减负提质,把脉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青羊区教科院数学教研员刘艳老师莅临现场指导,周英校长、易昆主任和数学大组长庄英老师全程参与教学研究。

一、深入课堂细把脉,深耕细作促成长

以同课同构的方式,周玥老师和蔺梦婷老师先后执教了《一共有几只铅笔》(加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两位老师通过实物演示引导学生体会“加法就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而学生通过找数学信息、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逐渐渗透了问题意识;接着学生借助“熊猫图”自己提出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而老师利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个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再到算式的抽象过程,并结合算式沟通情境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加法模型;最后则是借助更多的情境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图片1.png

周玥老师巡视学生

图片2.png

蔺梦婷老师执教

图片3.png

全组老师参与学习

二、教而不研则浅,研而有悟则进

课后,两位老师介绍了整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想法,全体老师从不同角度谈了这段时间以来磨课及上课过程中的思考和收获:如环节目标的设定,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层次性,如何对环节进行总结和回头看,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增加提问的实效性等等。

图片4.png

组长马静月老师分享磨课的过程

教研员刘老师从结构化的角度提出具体建议:让学生通过大量丰富的现实情境,体会、沟通加法的含义,建立加法模型……此外,刘老师还举出了一些实例,提醒老师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设计定位,既要抓住知识的生长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图片4.png

刘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周校长提醒大家:这节课是加法模型建立的起始课,也是运算的第一课,非常重要。学生似乎知道得很多,实际他们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教师就是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点串起来;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低龄孩子的特点,控制每个环节时间;“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课堂,还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向前发展。

图片5.png

周校长作最后总结

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也推动着青年教师们的成长,促使课堂教学更加扎实高效。

浏览量:  责任编辑:魏敏  
点赞
首页
首页
推荐资讯
常州一小学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
常州一小学启用作业九
有担当!小朋友刮蹭车辆后留下纸条道歉
有担当!小朋友刮蹭车辆
9岁娃自制多肉自动浇水装置
9岁娃自制多肉自动浇
边境民警帮扶困难学生获赠锦旗
边境民警帮扶困难学生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5019259号-6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19〕5499-446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常年法律顾问:四川凡高律师事务所 林小明 13608177936


[向上]